(原色應該還要再黃一點)
這條淺黃至楓黃的漸層Pashmina是我的HG!
(註:HG-Holy grail,意為「聖杯」,被歐美部落客浮濫使用來形容「終日尋覓所獲得的心中至寶」,很誇張的詞,哈哈!)
想了想,既然開了頭聊到了Pashmina,還是再深入一點講講自己的心得吧!
畢竟我在其他衣著打扮上喜歡簡單的款式,休閒時,簡單的lativ也穿得很高興,也從不買名牌、不戴手錶(訂婚六禮的手錶都貢在那~),怕這個「縫縫補補」類別太為空虛。
--------難得簡略的前言結束,進入主題----------
為了看起來比較有系統,就分項介紹關於Pashmina的大小事與個人看法:
手感、顏色-
個人喜好請參考上一篇拙作(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9dZ.CwmAERU9o6._hIeYoQ--/article?mid=267)。
補充一下!雖然我喜歡襯膚色的黃、橘、粉色,但其實哪個顏色都好,只要妳覺得適合自己、是自己喜歡的顏色、符合個人搭配邏輯,其實怎麼搭都挺有風韻的!舉例來說,像紫色的Pashmina,搭黑、灰、白可也,搭駝、棕、咖可也,搭綠、苔、黃可也,搭藍、白、粉亦可。還有像鮮明色調的Pashmina,比如說濃重的桃紅色、土耳其藍色也很in!
另外有特殊花色的款式,像是雙色款、漸層款、配蕾絲款等,跟單色款相比我會比較推薦這些特殊款式,因為一條有兩種顏色或深淺兩色比較實用。舉例來說(我很愛舉例),以我這條漸層款,可以配合衣著色系,將不同顏色圍得靠近臉龐;披掛在身上時,漸層看起來也比較活潑有變化。
羊毛比例-
我看過有50%羊毛+50%蠶絲、70%羊毛+30%蠶絲、100%羊毛這三種,100%羊毛內還可以細分不同等級。價錢從低至高大致上也是按照這個順序,羊毛多的就比較貴,但是我覺得這三種各司其職,都有功用。
50%羊毛+50%蠶絲的保暖度沒這麼好,很適合春夏間使用。70%羊毛+30%蠶絲的有一定厚度,垂墜感、防風力好,可以在脖子上堆疊出重量感。大家知道的,有高高挺挺的一條圍巾把下巴都包起來看起來是挺摩登的,所以也有其用處!100%羊毛的保暖度最好、最親膚!
對我來說,50%羊毛+50%蠶絲款沒看到喜歡的,所以從未入手。帶包寶的場合我會選用70%羊毛+30%蠶絲款,比較粗勇耐用,但我的脖子多少還是會有點抗議。因此像是在工作場合、室內活動等比較能掌握的環境,還是盡量出動100%羊毛款(因為手中的100%羊毛款支數較高,需要好好對待,下面會再說明)。
密度、織法-
羊毛紗線的細緻度會影響整個Pashmina織物的厚薄,坊間也常以幾支紗的數據作為Pashmina品質的象徵,除了會有不一樣的手感之外,織物的密度和張力也會受影響。我手邊的大多是200支紗織就的,圍在脖子上的視覺效果會比較軟綿綿、輕飄飄,但是薄薄一條保暖力佳,觸感細緻。此外,我也覺得以200支較適合在都會一般活動量的情況使用,再細薄下去的等級,會需要相當細心的照顧,並不特別推薦。
再來就是織法,跟織物的張力也有點關係,所以一併談談。我手邊有平織、鑽石織紋兩種。平織的織法是經緯紗線只是一上一下、一上一下這樣規律往來穿梭,鑽石織紋的織法是一上一下中穿插兩上一下,也許是工較費或名稱的關係?頗有點當作Pashmina不凡的象徵。我自己的感覺是鑽石織紋的確很美,但織物的緊緻度還是以平織較好,彈性卻以鑽石織紋較好。
產地、品牌-
100%羊毛款-至今買過印度、尼泊爾兩地,以尼泊爾勝出。70%羊毛+30%蠶絲款-最近獲得一條來自蒙古的,倒比尼泊爾的細緻,不錯喔!
品牌部分,年輕時買過幾條Free Cashmere,Free的款式頗多,有比較近似一般我們通稱的Pashmina那樣薄紗款的,也有以較粗羊毛紗線勾出各種花樣的款式,只是價格稍高。不過現在都沒在用了,未來應該要傳給包寶了吧!(包寶說:媽咪我是小男生耶!)
最後還是不免提醒一下,如前一篇所述,不管有牌沒牌買Pashmina還是要先摸過。因為說到底還是以觸感、品質最重要,這是眼見為憑的,其他只要想想自己的需求,應該就不難挑到合用的Pashmina了!